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花東部落觀光融入「三生」 吸青年回流



【聯合報/記者蔡惠萍/花蓮縣報導】


瑪洛阿瀧部落可體驗原住民駕傳統竹筏樂趣。(記者蔡惠萍/攝影)

 
比西里岸部落,居民用漂流木編織出栩栩如生的藝術品。(記者蔡惠萍/攝影)


這幾年來,原住民部落逐漸發展出結合部落文化與自然風光的生態旅遊模式,其中又以原住民群聚的花東最為百花齊放。觀光局最近串聯了花東特色不一的原住民部落,發展客製化的套裝行程,除了為部落帶進觀光資源外,更重要的是希望吸引部落青年回流。 沿著花東海岸山脈,有許多不同的原住民部落,宛如散落山腳下的珍珠。位在台東東河的「瑪洛阿瀧」部落,當地馬武窟溪是居民最重要的生命之河。近年來,當地發展部落觀光相當成功,旅客可駕原住民傳統竹筏漫遊馬武窟溪,穿梭在白色帝王石間。
再往北走,位在三仙台附近的阿美族比西里岸部落,是個美麗的小漁村。「比西里岸」在阿美族語就是養羊的地方,過去居民依靠海洋生活,也圈養羊隻;但隨著時代演進,羊群逐漸消失,部落年輕一代也外流。
當地社區發展協會邀請藝術家利用海邊的漂流木,帶領當地族人發揮的藝術天分,編織成「木製羊」,擺放在堤防、消波塊上,重現比西里岸部落養羊風光,意外吸引外地旅客造訪;成為除了當地「寶抱(PawPaw)鼓」樂團外的另一特色。
但原本數十隻的木製羊現只剩「小貓兩、三隻」,「羊跑到台北去了,過完年才會回來啦!」居民認真地告訴來訪旅客,旅客大笑直呼「好幽默」;「是真的啦!」原來這批充滿童趣的裝置藝術吸引藝術策展人,目前多數都到台北展出。
觀光局東管處最近就選在花東交界的花蓮靜浦部落舉行部落觀光啟動儀式。交通部長毛治國說,廿多年前,他擔任觀光局長時,注意到跳豐年祭舞蹈很多是阿公阿嬤,但現在開始有年輕的面孔加入。
他說,透過結合三生(生活、生產、生態)概念,在盡量不干擾原有文化下,有系統、計畫地推動部落觀光。但他認為活動的成敗,不在來了多少觀光客,而是能吸引多少原本到西部去的部落年輕人甚至西部民眾,能在部落找到安身立命的事業生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